“如果没有近5年来的负重转型,今天夏履工业的日子绝不会好过。”夏履镇党委书记喻光耀说。
从零起步,到如今年销售额10亿元,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昔日的纺织大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
在产业的嬗变间,绍兴县夏履镇以非织造布产业作为“产业突围”的突破口,成功创造了产业转型的样本,成为中国纺织业界的一个聚焦点。今年7月,该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特色名镇”称号。
产业危机唤醒创新意识
无纺布是什么东西?在5年前,夏履镇上恐怕谁也说不明白。
“夏履是一个纺织大镇,纺织业占全镇经济总量的70%。”夏履镇工业副镇长徐祥林说,“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在每次纺织业调整之时,夏履镇的工业经济都要经受特别大的考验。”
阵痛不断牵动夏履人的神经。2005年织机更新换代风潮中,该镇一家企业一下子上了800台喷水织机,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直接影响了夏履镇“全球500佳”这块金字招牌。
不仅如此,夏履是个人口小镇,织造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的向外招工,使外来人口一度超过了本地人。“这又给我们带来沉重的压力。”徐祥林说。
纺织业的“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一次次产业危机终于唤醒了创新意识。
突破口在哪里?“任何事物总是循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发展,以纺织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喻光耀说。在“做强优势产业,带动升级转型”的理念指导下,从2004年开始,夏履镇党委、政府引导部分优势企业,以非织造布产业作为“产业突围”的突破口,开始致力于工业结构的调整。
抓住契机向“非织造”突围
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疫情,一次性医用卫生用品需求大增。“其中的医疗卫生用布就是无纺布的一种,在绍兴地区还是一个未充分开发的产业领域。”浙江新中天集团老总徐顺良说。正是该企业慧眼独具,看到了这一产业发展的前景,当年创办绍兴县和中合纤有限公司,开始投资无纺布产业。
该公司生产的无纺布叫做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纤维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度,最终形成无纺布,亦称非织造布。无纺布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等特点,但无纺布的科技含量高,国内许多企业一直无法涉足这一领域。
当时的一个背景是,夏履镇一直和上海东华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该校正在把非织造布作为新兴产业研发。“双方可谓一拍即合,新中天集团与上海东华大学合作,投资建起一条年产5000吨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成为国内最早的无纺布生产企业之一。”徐祥林说。
新中天集团的无纺布项目投产后,成为了公司赢利的拳头产品。此后不久,该镇另一家企业“越王控股” 开始投资无纺布产业。
无纺布的发展,受到了夏履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镇先后多次组织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到外地高校、企业学习考察,研究无纺布的发展态势。“全国每年需要水刺无纺布15万吨,其中6.2万吨靠进口来解决,未来3年我国水刺无纺布的需求量将达20万吨,潜在商机巨大。”徐祥林说。
考察的结果大大增强了夏履镇做大无纺布的决心。到去年,全镇3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实现年产2万吨,销售额5亿元。对比全国水刺无纺布11.8万吨的年产量,夏履已成为全国最大水刺无纺布生产基地。
转型转出新天地
走进“越王控股”的水刺无纺布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包包原料通过管道,在水刺机的高速水流穿刺下,雪白的无纺布缓缓流出生产线。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取代了传统织机,震耳的轰鸣声、扑面的粉尘丝絮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安静的生产环境。
“转型升级让企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越王控股”老总高海根说,“无纺布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条生产线最多不超过23人,4条生产线也仅100人左右,但创造的产值一年可达4.6亿元;而传统纺织业创造同样产值,至少需要2000余人。”
如今,“越王控股”的无纺布产销两旺,上海美馨、江苏句容、浙江唯尔福等企业的订单已经排满了9月份。
“在国内外纺织品贸易环境遭遇新的发展瓶颈时,夏履的无纺布产业却风景独好。”喻光耀说。据统计,夏履无纺布产业2007年实现销售2.5亿元,产销率达100%。今年预计全部生产线投运后,产销额可比去年翻一番,达到10亿元左右。
前不久,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培训班在夏履镇举行,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无纺布生产企业老总齐聚这里。差不多同时,全球500强之一、全球健康卫生护理领域的行业领导者——美国金佰利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被这里的无纺布产业吸引,再次造访夏履小镇。
喻光耀说,现在,夏履镇将扶持优势产业向纵深发展。近两年来,夏履镇相继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办公室、非织造布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引导企业更新改造生产设备、技术工艺,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今年,我们将争取培育出无纺布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