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利达印刷 >> 公司新闻

知识经济条件下纺织企业管理的变革


    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在进行一场管理的革命。纺织企业在这种悄无声息的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也正将这种革命贯穿于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

  组织变革在近一个世纪的成长过程中,纺织企业先后采用过三种内部组织结构,第一种是控股公司型结构,简称H型结构第二种是集中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结构或一元结构,简称U型结构第三种是多分支单位结构,即M型结构。这种金字塔式、自上而下控制的等级组织结构建立在工业经济生产状况和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专业分工、经济规模、顺序传递、等级森严,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并与工业时代的经济、技术等环境条件相适应。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存在层次多、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企业面临的一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纺织企业也不例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追求纺织品服装功能创新、高品质和个性审美表现成为现代时尚主流,在这种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高,群体市场被细分市场所取代,异质性取代了同质性,品牌的个性化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其次,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种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创新越来越快,纺织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越来越迅速。显然,在这种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企业必须以快制快,以变制变,纺织企业原来的金字塔式组织不可能具备这种快速制胜的能力。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取胜,纺织企业首先要进行组织的变革。

  中国纺织企业从20世纪末开始,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开始了企业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金字塔型结构逐渐被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网络化结构所取代,使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提高。这种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资源计划系统( ERP)、柔性制造系统( FM S)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智能、敏捷和虚拟化,使企业工业化大生产升级为工业化精细生产成为可能,为纺织行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和发挥后发优势带来了机遇。

  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推动了纺织企业的组山东纺织科技织变革,同时也推动了管理模式的变革。经济的知识化的典型特点就是知识劳动者占企业劳动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的纺织企业追随其它制造业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物料需求计划( MRP)等自动化制造技术,提高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与决策速度。近几年,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和信息孤岛问题,部分纺织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以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前,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纺织企业也意识到要提高企业制造和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一方面要采用信息集成技术,同时还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 CE)方法,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 BRP) ,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由此可见,纺织企业已经出现了信息化、知识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纺织企业中知识劳动者增加,这些变化都推动了纺织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表现在四个方面:2. 1行为控制与观念渗透并行当纺织企业管理对象绝大部分是产业工人时,企业对资金、资源的占有是组织生存的保障,对员工的管理是行为管理与行为控制,其本质便是对员工工作过程和外在行为实施有效监控。而知识经济改变了人物的传统格局,人本身在纺织企业的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从研究开发创新产品到科技成果的应用,都是由人来承担完成。时代的变迁使人类的潜能逐渐展现,使人类的知识创造活动超越任何资本形式,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组织扁平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也是确信人类的潜能是激发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原动力,员工是创造组织价值的主体,必须尊重和肯定每个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在纺织企业中,对知识工人的创造性工作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加以控制,对知识员工的控制也毫无意义,管理者只需要向员工阐明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总时间,使员工认识自己的兴趣、价值、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使得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融为一体。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纺织企业管理对象为产业工人和知识员工时,其管理模式也应采取行为控制与观念渗透并行。

  从命令式管理到支持式管理传统纺织企业的生产方式是依据福特式生产模式(流水线生产)和规模经济的原理来构建的。

  通过专业化生产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规模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传统纺织企业的管理与这种生产模式相对应,对被管理者施加控制,进行命令式管理。然而,这种命令式管理即便是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管理方面也是失败的。因为从人的本性来说,不喜欢被控制和被命令。那种在强压环境下的工作无法发挥劳动者的热情,即使是机械的作业也不能因此而提高效率。这种命令式管理对纺织产业工人的管理结果尚且不佳,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面对的管理对象大多数为知识工人时,这种命令式管理不仅仅是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执行!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如果以陈旧的观念面对知识工人,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所淘汰。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并重传统的纺织企业具有完善而庞大的规章制度管理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纺织企业曾经获得巨大成功的基本保证。面对产业工人工作的常规性,制度管理仍然不可缺少。但在动态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人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超常规性,使过于死板的规章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现实,僵硬的规范制度是对组织员工的创造性的一种扼杀,也不利于组织的发展。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正逐渐让位于情感、智慧管理。

  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知识经济、互联网正逐步改写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迫使所有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去重新考虑他们存在的价值和存在下去的商业模式。作为传统行业的纺织企业也面临着对自己重新评价和定位,不仅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改造、结构调整,而且要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传统纺织企业大多采用实体经营的方式,组织具有明确的边界,企业通过规模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在纺织山东纺织科技产业出现过度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其他国家以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压制的情况下,固守这种实体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中期,纺织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互联网创新发展后,电子信息从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转向了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原来一个点的信息效应现在变成了一个网络间的经济效应。由此可见,互联网、电子商务主要朝着三个应用方向发展:一是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设,主要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问题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外部的管理系统(如与网上交易市场的对接、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招投标系统等) ,主要解决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问题三是企业资源的流程管理系统,主要解决企业供应链关系中的全过程管理。随着电子信息在纺织企业的应用与发展,使得经营模式从实体经营向虚拟经营转变成为必然。

  虚拟化经营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虚拟化这一全新的企业经营方式为纺织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倍增的拓展空间。纺织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可以仅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它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组织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机遇迅速实现企业内部或若干企业联合的各种资源有效地集中和开发,从企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出发,用长远的、综合的、战略的、系统的眼光去理解经济性与竞争优势,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组织内部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生产要素的联合使用、信息资源的共享、组织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获得动态性的、全方位的竞争优势。在国内纺织业,通过虚拟经营获得竞争优势取得成功的当属温州纺织企业,温州服装企业在虚拟生产方式下建立的中心外围生产体系,创造了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委托制造优势。通过委托外围中小企业制造加工,促进中心企业集中力量重点抓产品设计、市场开拓、销售,通过品牌文化、人才、智慧、商誉等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长期交易优势。一方面外围企业围绕中心企业主要在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价格等三个方面展开竞争。另一方面,中心企业对外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援助,从而形成团队,共同对外竞争。三是专属优势。外围企业设备专用性高,技术人员专业性强,形成为中心企业加工生产的专属优势,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结语知识经济,互联网正逐步改写商业社会的规则,作为传统行业的纺织企业必须对自己重新评价和定位,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结构调整、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变革。


【上一个】 苎麻纺织技术的发展 【下一个】 家庭里的纺织物

定兴县利达印刷有限公司 冀ICP备13007836号    传真:0312-6876466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固城镇台上网站地图